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陶稳
文化遗产见证中华文明,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6月14日,由昌平区人民政府联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印象大明世遗华章”2025明文化论坛在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本次论坛由开幕式、四场分论坛和一场文物展览组成。论坛期间,明朝五陵开创性地首次联动,开启明代皇陵联动保护新篇章。
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高寿仙在演讲《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明文化》中,探讨了明朝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的辉煌成就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结合昌平定陵VR体验馆等创新案例,以《明文化遗产活起来》为题发表演讲;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毛佩琦在《明朝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演讲中,阐述了明朝在制度建构、文明互鉴、和合共生等方面的贡献。
主论坛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当属来自江苏盱眙明祖陵、安徽凤阳明皇陵、江苏南京明孝陵、北京昌平明十三陵、湖北钟祥明显陵的管理机构代表首次历史性聚首。
论坛上,五大明朝皇陵管理机构的代表现场分享了各明皇陵的主要特点和在遗产活化方面作出的努力与尝试。
江苏盱眙明祖陵代表现场表示,近年来,明祖陵文管中心积极探索创新文物本体保护方法与展示提升,成功申报“明祖陵神道石刻修缮”“明祖陵保护与展示”项目,同时,利用自身历史文化特质,打造太子祭陵表演、非遗进祖陵等活动,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
论坛上,五陵守护者携手点亮以数字技术呈现的“明文化图腾”,标志着明代皇陵系统性联合保护展示开启新篇章。未来,五处皇陵将深入合作,共同开展保护课题研究、打造明文化主题游径、组织明文化主题研学、举办明代珍品文物展览等相关活动,助力明文化传承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明十三陵地区的发展与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2024明文化论坛上发布了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设计征集方案,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们,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经过严格且专业的评审流程,最终有3家优胜方案在众多高质量方案中脱颖而出,分别为“明潮万象博悦中华·明潮域”“大明新关城·时空叠古今”“永乐大明城”的设计方案。接下来,昌平区将与优胜方案团队紧密合作,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方案内容,并推动其落地实施。
据了解,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项目位于昌平区十三陵镇,周边分布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商服资源及科研产业,如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银山塔林、白浮泉遗址、八达岭奥莱、乐多港、未来科学城、南口产业园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传承优秀文化与深度体验式消费相结合的文化博览旅游综合体。
当天下午,四场平行分论坛分别从历史、医学、文旅、艺术等多元视角,深入探讨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启示。论坛重要配套活动“印象大明 世遗华章”明代文物主题展在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同期举行,百件明朝珍贵文物重磅亮相。
展区内,一件展品尤为引人注目,它就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唯一一顶皇帝金冠金翼善冠。这顶金冠重826克,工艺精湛,造型庄重,彰显着帝王的威严与尊贵。孝靖皇后王氏的十二龙九凤冠同样璀璨夺目,冠上龙凤栩栩如生,珠宝镶嵌熠熠生辉。万历皇帝喝酒用的金爵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金爵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通体金光闪闪,尽显皇家的奢华与气派。
一同展出的还有定陵出土的14件镶珠宝金带饰,这些金带饰工艺复杂,镶嵌着各色珍宝,交相辉映,反映了明朝宫廷服饰的奢华与精美绝伦。
本次展览汇聚了来自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知名机构的百件(套)珍贵明代文物,涵盖服饰、兵器、书画等多个品类。当天下午,该展览对外开放,市民纷纷预约参观。
据了解,自2022年起昌平区开启明文化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
炫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